维多利亚3308路线(中国)有限公司-Weixin百科

思路一新天地宽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破解招生难调查

2012-05-07  点击:

当不少职业院校在为“招生难”这个长期困扰职业教育的难题而发愁的时候,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大秦帝国古都、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核心区的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人数却呈一路走高、连年爆满的发展态势。

2006年,学院招生1200多名,是2005年的5倍多。

2007年,实际报到新生3291人,是2006年的近3倍。

2008年招生人数更是达到4403人,生源地从陕西扩大到山西、河南、湖北、宁夏、山东等6个省区,第一志愿填报率高达325.7%,在全省同类院校中遥遥领先。

2009年,学院计划招生3000人,实际报到3272人。

2010年,陕西省高职报考人数锐减,多数院校未完成招生计划,但咸阳职院实际报到新生依然达到3955人,报到率达91%。

一所组建仅仅6年,集中办学只有5年的市属高职院校,何以备受考生和社会的青睐?

困中求变,突破瓶颈

和几乎所有的职业院校一样,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也曾经饱尝了招不到学生的辛酸。

2005年,是学院成立开始招生的第一年,当年省上下达高职招生计划600人,实际报到却只有32人,连同其他各类学生加在一起,总共也只有200多人,而当时的教职工人数却有将近500人。

招生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有二:一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偏低,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多数学生和家长,视普通学历教育为“正途”,读高中、上本科成为他们的首选。二是学院成立时间短、社会知名度不高,学院首次招生距教育部备案只有不到3个月,考生和家长还不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何种学校。办学实力、办学层次、办学理念甚至于办学性质,老百姓一无所知。

要走出“招生难”的困境,当务之急是必须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误解,帮助考生和家长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正确认识学院。

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学院成立了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委领导,院长负责,分管领导主抓,班子成员包抓,处室系部分片抓,招生部门协调,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宣传工作责任制。

二是完善招生政策。学院在正确把握国家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冷静、深入地分析了制约学院招生工作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科学制定了招生战略和招生政策,先后出台了《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工作条例》、《奖励和资助青年学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暂行办法》、《学生奖励办法》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办法》等制度,为招生工作的规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发挥教职工主人翁作用,开展全员宣传。全院500多名教职工组,上至书记、院长,下至一般职工,没有高低之分,没有职务之别,组成了一支宣传大军。他们利用节假日,分片包干,上山下乡,深入考生、家长,宣讲党和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宣讲职业教育惠及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宣讲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和相关政策、信息,宣讲学院的办学历史、办学性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招生政策,耐心解答考生和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

镜头回放:【镜头一】家长来学院考察了,党委书记刘文理、院长刘聪博亲自接待:“这是咱政府公办的学校,你们放心吧!”。

【镜头二】计财处长杨军民利用自己在永寿县做过多年财政局长的优势,发动熟人、亲戚、朋友、老部下作义务宣传员,并以个人名义写了一份情真意切的“致乡党的一封信”,印发6000多份,广为散发。

【镜头三】校医院医生杨桂贤每天驱车数百公里,疲劳了,就在脸上抹些清凉油。山路崎岖,一天跑下来腿都肿了。有一天找不到住处,只好在车上过夜。

就是凭着这样一份忠诚、奉献和毅力,咸阳职院人经历了千辛万苦,走访了千家万户,说尽了千言万语,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慢慢改变了对高职教育的偏见和误解。于是,就有了2006年的翻身仗和此后的辉煌。(信息采集 李力)
  


Baidu
sogou